在Hotel Danieli吃完豐盛早餐後,Gina帶我們朝聖馬可廣場的方向前進,早上第一個行程是坐貢多拉。
如果大家還有印象,11月的時候,新聞有報導威尼斯適逢大潮又連下3天雨,威尼斯果真成了水都!
當時水都淹水的照片可看這裡,即將在11/14出發的我們擔心不已!(其實所有團友最擔心的就是這個)
誠翔的琪琪很貼心,出發前發了mail告知我們威尼斯淹水已消退,水來得快去得也快,我們才安心!
還好我們沒有真的跑去買雨鞋,不然又是白忙一場!不過事後回想,若能在聖馬可廣場游泳也是很酷柳!
向來有旅遊運的我,威尼斯賞了我好天氣,一點點的冷,有陽光露臉,簡直完美到不行,我好感恩。
上圖是嘆息橋(Ponte dei Sospiri),是在聖馬可廣場附近、總督府側面的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石橋。
在運河水道上有幾條橋,而此條嘆息橋是密封式拱橋建築,由內向外望只能通過橋上的小窗子。
嘆息橋的兩端連接法院與監獄,死囚通過此橋之時,常是行刑前一刻,因感嘆即將結束的人生而得名。
聖馬可鐘樓(Campanile di San Marco)靠近聖馬可教堂的前方,為威尼斯的地標之一。
聖馬可大教堂和道奇宮。這些景點搭完貢多拉會有當地導遊來幫我們講解,所以容後再介紹囉!
聖馬可廣場(Piazza San Marco),是威尼斯的中心廣場。
在威尼斯,聖馬可廣場是唯一被稱為「Piazza」的廣場,其他的廣場無論大小皆被稱為「Campi」。
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曾稱讚其為「歐洲最美的客廳」。
聖馬可大教堂(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)。
義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主教座堂,是世界上知名的教堂之一,並且是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。
聖馬可大教堂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,與總督宮相連。
在聖馬可廣場一定要拍張照啊!後面是聖馬可大教堂和鐘樓。地上乾的不得鳥,看不出前幾天有淹大水。
威尼斯的LV,下午就來看你噢!
終於來到了貢多拉的碼頭。
為了拍照而四處分散的團友們,Gina正呼喚我們回來集合。
S. Moise教堂前是貢多拉的搭乘碼頭。
兩對一組搭船囉!搭貢多拉要給船伕1€的小費,這要事先傳好。
貢多拉官方訂價看這裡,40分鐘的日間標準航程為80€,每多20分鐘加收40€,每艘船最多可坐到6人。
星光版的貢多拉比較貴(19:00-隔天8:00),40分鐘標準航程是100€,每多20分鐘加收50€。
所以說貢多拉最多可坐6人,愈多人坐費用也愈便宜,誠翔讓我們4人坐一艘,算你們有誠意囉!XD
團友上船來拍拍!
貢多拉(Gondola)是威尼斯特有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划船,船身全漆黑色,由船夫站在船尾划動。
幾世紀以來,貢多拉是威尼斯境內主要的交通工具。
現今威尼斯人通常會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(Vaporetti)穿行於市內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島。
貢多拉已多作旅遊業用途。
貢多拉船頭包著鋼皮,最上面較大片那塊象徵威尼斯總督的帽子,下方6個鋼齒代表威尼斯市6個行政區
而船尾的銅飾則每艘船有所不同。
我們和筱倩couple共乘一艘,我們船板上的雕刻還塗上金漆,裝飾得金光閃閃,很漂亮耶!
後面那個就是我們的船伕先生,身上穿的是黑白條紋裝,歐耶!我終於來到威尼斯啦!❤
聽說早期的船伕會免費唱歌,但現在迷有,現在有歌手和樂手的船都是要付費的!
我們的船伕很酷,不怎麼說話,倒是我們4個人很吵,一直嘰哩呱啦講個不停。
在小水道裡穿個一個個歷史悠久的古橋,橋後有橋是在水道裡常見的景象。
又要過橋囉! 貢多拉的設計是歪向一邊的哦,船的龍骨向右邊彎曲,因此貢多拉是向右邊傾斜的。
右傾的設計在划船時可抵銷站在左側船夫的體重和船槳划動,使得貢多拉能夠筆直前進,避免原地轉圈。
這邊的小水道其實很淺,Gina一早便是憂心若中午漲潮我們會無法搭船,才趕忙一早就過來。
在小水道裡看著兩旁的景物,覺得怎麼樣都好美!
看得出來我們的貢多拉是右傾的吧!
準備又要過橋囉!翹高高的鉤嘴形船頭可以探索橋洞的高度。
來拍拍船伕過橋的樣子。
水上看起來不錯的店。
船上的我們拍橋,橋上的人們拍船,這種互拍的景像很有趣!
從小水道轉入大運河了!在水道中的這些木頭船椿,是用橡木做成的,每5~10年需淘汰換新。
大運河的風光。(我不禁感嘆著風光無限好,只是快下船啊!)
後面那座白色的橋叫高岸橋(ponte di rialto)是欣賞威尼斯大運河的好景點,傍晚更美麗哦!
從斑駁的牆上隱約可以看見日前淹水的水痕。
我很喜歡的一張照片。
開水上計程船的帥哥司機。
我們又轉回小水道了。
遇到團友的船,幫他們拍一張。
對著鏡子來自拍!
歡樂的時光總是特別短暫,準備上岸了!
在聖馬可廣場趕忙拍下這張合照,Gina說總督府的預約導覽時間是10:30,晚了就進不去了!緊詹啊!
5分鐘的時間夠我們走到總督府(道奇宮)的!一不小心這篇又寫好多,那就下篇再聊囉。
貢多拉(Gondola)
素有「水城」之稱的威尼斯共有117條水道、118個小島和401座橋梁,是世界上唯一不通汽車的城市。
貢多拉是長約12m、寬約1.7m的黑色平底船,裝飾華美,兩頭高翹呈現月牙形,
鉤嘴形的船頭可以方便地探索橋洞的高度。貢多拉的整個船頭呈「S」形,
船頭包著鋼皮,船尖上帶有6個鋼齒的銅飾,象徵威尼斯總督的帽子和威尼斯市中心的6個行政區,
另一邊的7條橫杠則代表與聖馬可廣場遙遙相對的、呈月牙形的朱德卡島。
每條貢多拉由一名船夫駕駛,船夫站在船尾靠行駛方向的左側,面向船頭,用單隻船槳在右側水中推水。
船身採用的是不對稱設計,停泊和航行時船身略向右傾斜,
航行時可以抵消站在左側船夫的體重和船槳的划動,使得貢多拉能夠筆直前進,避免原地轉圈。
貢多拉是威尼斯特有的,如今仍能夠在威尼斯的船廠看到威尼斯人在打造這種小船。
貢多拉完全由手工製作,製造一艘貢多拉需要花費8種不同木材的共280多塊木頭。
為了保持良好的外表狀態,貢多拉還必須時常維修。
如今威尼斯獨有的貢多拉製造業,是威尼斯曾經繁榮發達的造船業的縮影。(參考自維基百科)
威尼斯簡介請參考這裡